2005世界经济增长将放慢步伐
发布时间:2005-01-05


     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世界经济形势”课题组 

  2005年,支持世界经济增长和贸易扩张的各种有利因素虽然不会发生大的逆转,但会受到一些不确定因素的困扰,如石油价格居高不下,美元汇价跌势不止,利率上调,经济发展不平衡导致的贸易保护主义;亚洲一些发展中国家的宏观经济政策可能转向紧缩等等,因此,预计2005年世界经济增长步伐有可能放缓,但仍可保持4%左右的增幅,其中发达国家将低于3%,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在5.5%;世界贸易增长将达7%左右。 

  _、高油价继续威胁世界经济 

  2004年,国际原油价格飘升60%,纽约轻质原油最高升至55.67美元/桶,目前油价仍徘徊在42美元/桶。预计2005年石油价格不会明显下跌,除突发事件无法预测外,其他因素仍将影响石油价格。 

  首先,欧佩克(OPEC)石油产能短期内不会明显增加。一方面,产油国坚持油价上扬对世界经济影响有限,因此,他们在石油增产方面表现得非常谨慎.而且,OPEC在最新召开部长的会议上决定从2005年1月1日起,将超过官方的石油供应每天削减100万桶。另﹁方面,欧佩克目前原油产量已经接近生产能力的极限,实际上已无多大增产空间。因此,未来任何影响产量的信息都可能导致油价的波动。 

  其次,需求不可能急剧下降。目前全球经济处于上升期,发达国家的需求仍主导着世界石油市场需求,发展中国家的石油消费量正在追赶发达国家,尤其是经济发展较快、人口较多的发展中地区大国,已经进入或正在进入人均能源消费量增长较快的阶段,致使石油消费也将进入一个相当长的增长周期。例如,在最近20年里韩国石油消费量增长了306%,印度石油消费量增长了240%,中国增长192%,巴西增长了88%。全球石油需求日益扩大,增长势头相当强劲。 

  油价持续高企对世界经济将产生负面影响,且对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的影响要大于发达国家。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预计,油价在一年内若上涨15美元,世界经济增长率将放慢1个百分点。油价上涨对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的影响要大于西方发达国家,因为,发达国家生产力提高、替代能源产生、企业向劳动力成本较低的国家转移和发达国家第三产业的发展。目前在西方国家创造一个单位的GDP只需要40.7单位的石油,而在1973年则需要100单位。在美国,由于不易受石油价格影响的新技术有了很大的发展,制造业在GDP中所占比重,已经由1977年的22%减少到如今的15%。发达国家已经摆脱了耗能巨大的制造业的沉重负担,主要集中在服务业和高技术产业,从而大大增强了抵御石油风险的能力,同时,随着发达国家产业结构的调整,将大量高能耗的产业转移到发展中国家,石油危机的风险也随之转移,使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成为石油价格攀升的最大受害者。世行预计,石油价格上涨的影响可能会使亚太地区2005年的增长率降低0.5至1个百分点。 

  二、美元汇价下跌蕴育潜在隐患 

  自2004年下半年开始,美元汇价不断下跌。其中,美元兑欧元跌至历史低点,兑日元汇价也跌至近年来的低位。预计,2005年美元依然趋疲。2004年美元汇率的这种表现,反映了多种经济和政治因素的交汇影响,这其中既有美国经济自身的问题,也有美欧日三大经济体发展不平衡所产生的影响;既有石油价格暴涨等外部因素的冲击,又有总统大选和恐怖主义威胁等临时性和偶发因素的影响。从可预见的形势来看,这些因素还将对美元今后一段时间内的走势继续产生作用,预计美元兑欧元汇率在2005年将继续保持目前的温和下跌态势。 

  美国经济运行中的“双赤字”问题日益突出,是美元汇率下跌最直接的原因。巨额贸易赤字一直使投资者预期美元必将持续贬值,在贸易逆差改善之前,投资者看空美元,对美元汇率构成了极大的压力。 

  另一方面,继2003年财年联邦预算赤字达到创历史纪录的3750亿美元之后,2004财年美国赤字预计再创新高,为4220亿美元。更为严重的是,从长期来看美国政府的财政前景不容乐观。美国国会的报告预测,在到2014年为止的今后10年里,美国的财政赤字将达2.3万亿美元,比今年年初的估计又多出近3000亿美元。不少分析人士认为,问题恐怕比目前估计的还要严重。如果将一些难以确定的因素考虑进去,美国今后10年内的财政赤字也许还要翻番。美国不断攀升的联邦赤字加剧了人们对美国经济稳定性的担忧,赤字一旦不能从国外流入的资金中得到弥补,必然会导致货币供应量的增加,促使打压货币汇率下降。目前,美国净外债已经占GDP的23%。一份研究报告指出,即使美国的对外收支赤字变化不大,从贸易加权的实际数字来看,美元也将再跌20%。 

  事实表明,在经常账户赤字不断扩大的情况下,流入美国的资金量已出现下降。初步分析,其主要原因,一是随着美元的贬值,中东国家的中央银行已经把美元储备转为欧元和英镑;二是他们还准备改变完全以美元确定石油价格的做法;三是中东的私人投资者担心他们持有的美元资产会因反恐战争而被冻结,也在抛售美元。 

  布什连任总统以后,其第二任期内经济政策的调整将对美元汇率产生长期影响。在布什的首个任期内,美国政府实际采取的是“明强实弱”的美元汇率政策,虽然从名义上美国官方一直没有放弃强势美元政策,但对自2002年以来就已出现的美元持续下跌趋势,美国政府从来没有采取过实质性的干预手段,而是听之任之。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助长了投资者卖空美元的投机行为,对美元汇率的下跌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在其第二个任期内,布什政府少了许多政治上的顾虑,势必会对目前的经济政策做出调整,因为美元汇率的持续下跌已经对美元的统治地位产生了威胁。尽管美元有序贬值对纠正世界经济的不平衡是有利的,比直接的贸易战和贸易保护主义要来得好,但当投资者对美元失去信心时,爆发美元危机的可能性也不是没有。美国前联储局主席认为,美国在未来5年内爆发货币危机的可能性高达75%。 

  对于货币升值国来说,如日本由于其经济开始恢复,日本银行干预市场的积极性不高;对于欧洲来说,欧元上涨也不全是坏事,强势欧元会迫使欧洲加快经济改革的步伐,欧元上扬可以使进口价格下降,这有助于压低通胀,使欧洲央行摆脱提高利率的压力。据分析,世界贸易增长10%将使欧洲的出口增长8.5%,而欧元升值使欧洲出口只损失了2.5%。世界经济增长带来的需求增长基本抵消了欧元升值造成的损失。 

  三、不能忽视贸易摩擦和保护主义 

  2004年,国际贸易扩张步伐加快,凸显其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美国、日本和欧盟的对外贸易增长都超过或接近两位数。发展中国家的出口增长对本国经济作出的贡献更加显著。目前的主要问题是发展不平衡,发达国家间存在着最大的逆差国美国与拥有巨额顺差的德国、日本之间的矛盾,发达国家与出口增势强劲的新兴市场国家间的矛盾,这将导致贸易摩擦和保护主义抬头。目前,美国就将失业归咎于对外贸易。布什作为贸易保护主义者,在其任期内接连不断对其他国家亮出红牌,以倾销名义强行设置贸易壁垒;保护国内钢铁行业,大设关税壁垒;在农业方面采用惯用的贸易补贴手段保护国内市场;布什自上任以来一直热衷追求已经中断了8年的总统贸易授权,并最终如愿以偿。将贸易与对外政策结合起来将是布什政府第二任期的战略政策之一。而且,中国有可能是最大的受害者。 

  四、利率升高增加经济繁荣成本 

  随着美国经济的持续增长,2004年美联储五次提高利率,估计2005年的提息步伐还将保持,以至达到美联储将利率调升至中度水平的目标;假定通胀不明显恶化,核心通胀不升越2%,2005年美息再升幅度约2厘左右。其决策模式仍以衡量经济状况的模式为主。加息不仅对美国的投资、股市、消费及美元汇价产生影响,而且对世界经济和国际直接投资都会产生波及。利率提高将增加企业的筹资成本,房地产和股票市场受损。由于预测美国将提高利率,世界资金流向正在发生变化,日美利差的扩大加剧资金从日本转向美国的势头,新兴市场上债券也开始软化。利率上调将提高发展中国家和地区的引资成本,加重发展中国家的债务负担。工业国利率上升和新兴市场国家债务的上升所带来的财政困难都将削弱全球经济的发展。 

  美国提高利率使美国经济急剧降温的可能性也不大。首先,加息的时间和幅度在人们的预料之中,没有对市场和消费行为造成大的心理冲击;其次,此次提息后,联邦基金利率仍处于少有的历史低水平,依然会对经济增长产生一定的刺激作用。另外,在经历了过去一年来较为强劲的复苏之后,经济已积蓄了一定的增长能力,对低利率的依赖性有所降低。 


  

宁兴人

宁兴控股

  • 总机:86-574-87287288
  • 传真:86-574-87248846
  • 邮箱:info@ningshing.com
  • 地址:宁波市中山西路138号天宁大厦27楼
©宁波宁兴控股股份有限公司
浙ICP备13027417号-1
浙公网安备 3302030200035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