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退税政策调整预期浓厚 企业抢时间突击出口
发布时间:2006-08-03
今年以来关于国家可能调整出口退税率的种种猜测在业界可谓掀起了不小的波澜。记者在近日采访中接触到的人士大多推测,退税率调整“只是个时间问题”。而在此预期之上,若干被传出口退税率将下调的行业近月来出现了抢运出口的状况。
钢铁行业抢运成风
我国曾于去年5月1日起把钢材的出口退税率由13%下调至11%,但此举并未有效抑制钢材出口的增长态势。及至今年2季度以来,国内市场盛传国家下一轮宏观调控重点将是钢材等高耗能产业,这些行业内众多依靠出口退税获得一些利润的企业闻风纷纷抢时突击出口,6月份钢材出口量创下去年以来单月出口最高记录。
海关统计显示,6月份全国钢材出口量为443万吨,比上月增长27%,比去年同期增长102%。同期出口钢坯104万吨,比上月增长52.9%,同比增长82%。据中商钢材监测预警系统测算,今年上半年钢材和钢坯的累计净出口量为1057万吨(折合粗钢为1106万吨),比去年同期增长3.4倍。业内人士分析认为,钢材出口量短期内骤增主要是受国际国内市场供求关系影响,但是钢铁企业普遍存在国家可能下调出口退税率的预期也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上海市五金矿产进出口公司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最近他跑了不少地方,各地企业基本都是一个思路,那就是抢成交、抢出运,大家也想不出其他更好的办法。他说,对于贸易企业而言,掉头比较容易一些,出口受阻就多做进口业务,某种商品出口不利就设法做另一种商品。但是生产型企业目前面临的困境较大,据悉,现在已有不少钢铁生产企业在作停产、转产准备了。
一位业界资深人士向记者透露,目前有一些企业利用海外公司进行境外存仓,等到政策调整,国际市场价格上升之后再出手。对此上海五矿上述负责人表示,由于企业性质和所经营商品的特性,公司不可能进行类似操作。
纺织企业疲于应对
近日南方某媒体称,“据消息人士透露,由国家发改委等部委提交给国务院的纺织业出口退税调整方案已被国务院驳回”。记者致电中国纺织品进出口商会副会长曹新宇求证这一消息,他表示,目前尚未有这方面的正式消息,不过,各相关部委都曾就出口退税调整问题征求过纺织商会意见。
曹新宇说,在发改委向纺织商会征求意见时,商会方面曾表示,纺织行业最好不要进行出口退税调整。这两年以来纺织业发展比较困难,贸易摩擦、能源价格、劳动力成本、出口关税、出口配额招标等各方面的经营成本不断增加。纺织行业贸易比重高,与其他“两高一资”行业相比,纺织业三资企业出口比重相对较小,而且纺织业上下游产品都有出口,不仅是服装,面料等资金密集度高、科技含量比较高的产品也有相当量的出口。纺织业目前的发展态势适合我国贸易结构。
不论政策调整与否,纺企现在都不敢松懈。但是由于纺织业自身的特点,“抢运”现象在该行业并没有钢铁业那么明显。广东美丰服装进出口公司业务经理林院锋在接受记者电话采访时表示,纺织企业要想大规模抢先出口是很困难的,广东的纺织企业目前还主要以加工贴牌产品为主,下单-生产-出口,这一周期比较长,抢先出口可操作性不强。也有一些为沃尔玛等大型采购商长期加工的企业,试图提前生产出后几个月的产品,然而目前沃尔玛等企业对于库存控制非常严格,国内企业想提前生产的做法不太容易实现。
虽然长单难以抢运,但是短期的订单却可以此方法适当规避风险。“目前企业采取的办法是把一些正在完成的短期订单,在每月的月底之前集中出口,以免政策在月初出台后遭遇被动。”上海三枪进出口公司常务副总经理谭明对记者表示。按照惯例,国家类似的政策一般从某月的1日起实行,企业在月底前出净也实在是“没有办法的办法”。
在被问到近期如何接单时,以上两位纺织企业的负责人都表示,接单谈判时,会考虑到政策变动的因素,商订附加条款,明确政策变动后双方各自承担的责任。
业界呼吁政策平稳过渡
在业界预期中,此番出口退税率调整的重点是“两高一资”,即高污染、高能耗、资源型产品,以及技术含量低、出口利润小的行业。专家指出,这是国家为这些行业的结构调整、产业升级指出了方向,其目的是消化产能过剩,竞争力不强的企业将可能被逐渐淘汰出局。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对于国家通过调整出口退税政策从而在宏观层面上改善对外贸易质量,业界普遍表示理解,但是他们同时呼吁,希望政策有一个平稳过渡期。
纺织商会方面在发改委向其征询意见时曾表示,如果一定要调整纺织业的出口退税,应当给予企业至少3个月的缓冲时间,如果缓冲期过短,国家和企业的利益都会受到较大损失。
上海五矿负责人也有类似呼吁。他告诉记者,贸易和生产都有一个周期,如国际贸易一般采取信用证到后3个月交货,也就是说8月交货的合同4月底就签了,所以如果进行政策调整,最好提前3个月公布,给企业一个适应的过程。现在的市场非常透明,利润空间很小,出口退税占了企业利润的很大一块,因此国家政策是否稳定关乎企业的生存大计。
三枪进出口公司谭明对记者表示,从长期来看,出口退税下调是必然趋势,这是我国对外开放,调整出口结构的重要步骤,企业要想从根本上避开退税调整的风险,就要脱离低成本竞争,提高产品附加值,在技术上占据领先地位,并推广自主品牌。
钢铁行业抢运成风
我国曾于去年5月1日起把钢材的出口退税率由13%下调至11%,但此举并未有效抑制钢材出口的增长态势。及至今年2季度以来,国内市场盛传国家下一轮宏观调控重点将是钢材等高耗能产业,这些行业内众多依靠出口退税获得一些利润的企业闻风纷纷抢时突击出口,6月份钢材出口量创下去年以来单月出口最高记录。
海关统计显示,6月份全国钢材出口量为443万吨,比上月增长27%,比去年同期增长102%。同期出口钢坯104万吨,比上月增长52.9%,同比增长82%。据中商钢材监测预警系统测算,今年上半年钢材和钢坯的累计净出口量为1057万吨(折合粗钢为1106万吨),比去年同期增长3.4倍。业内人士分析认为,钢材出口量短期内骤增主要是受国际国内市场供求关系影响,但是钢铁企业普遍存在国家可能下调出口退税率的预期也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上海市五金矿产进出口公司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最近他跑了不少地方,各地企业基本都是一个思路,那就是抢成交、抢出运,大家也想不出其他更好的办法。他说,对于贸易企业而言,掉头比较容易一些,出口受阻就多做进口业务,某种商品出口不利就设法做另一种商品。但是生产型企业目前面临的困境较大,据悉,现在已有不少钢铁生产企业在作停产、转产准备了。
一位业界资深人士向记者透露,目前有一些企业利用海外公司进行境外存仓,等到政策调整,国际市场价格上升之后再出手。对此上海五矿上述负责人表示,由于企业性质和所经营商品的特性,公司不可能进行类似操作。
纺织企业疲于应对
近日南方某媒体称,“据消息人士透露,由国家发改委等部委提交给国务院的纺织业出口退税调整方案已被国务院驳回”。记者致电中国纺织品进出口商会副会长曹新宇求证这一消息,他表示,目前尚未有这方面的正式消息,不过,各相关部委都曾就出口退税调整问题征求过纺织商会意见。
曹新宇说,在发改委向纺织商会征求意见时,商会方面曾表示,纺织行业最好不要进行出口退税调整。这两年以来纺织业发展比较困难,贸易摩擦、能源价格、劳动力成本、出口关税、出口配额招标等各方面的经营成本不断增加。纺织行业贸易比重高,与其他“两高一资”行业相比,纺织业三资企业出口比重相对较小,而且纺织业上下游产品都有出口,不仅是服装,面料等资金密集度高、科技含量比较高的产品也有相当量的出口。纺织业目前的发展态势适合我国贸易结构。
不论政策调整与否,纺企现在都不敢松懈。但是由于纺织业自身的特点,“抢运”现象在该行业并没有钢铁业那么明显。广东美丰服装进出口公司业务经理林院锋在接受记者电话采访时表示,纺织企业要想大规模抢先出口是很困难的,广东的纺织企业目前还主要以加工贴牌产品为主,下单-生产-出口,这一周期比较长,抢先出口可操作性不强。也有一些为沃尔玛等大型采购商长期加工的企业,试图提前生产出后几个月的产品,然而目前沃尔玛等企业对于库存控制非常严格,国内企业想提前生产的做法不太容易实现。
虽然长单难以抢运,但是短期的订单却可以此方法适当规避风险。“目前企业采取的办法是把一些正在完成的短期订单,在每月的月底之前集中出口,以免政策在月初出台后遭遇被动。”上海三枪进出口公司常务副总经理谭明对记者表示。按照惯例,国家类似的政策一般从某月的1日起实行,企业在月底前出净也实在是“没有办法的办法”。
在被问到近期如何接单时,以上两位纺织企业的负责人都表示,接单谈判时,会考虑到政策变动的因素,商订附加条款,明确政策变动后双方各自承担的责任。
业界呼吁政策平稳过渡
在业界预期中,此番出口退税率调整的重点是“两高一资”,即高污染、高能耗、资源型产品,以及技术含量低、出口利润小的行业。专家指出,这是国家为这些行业的结构调整、产业升级指出了方向,其目的是消化产能过剩,竞争力不强的企业将可能被逐渐淘汰出局。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对于国家通过调整出口退税政策从而在宏观层面上改善对外贸易质量,业界普遍表示理解,但是他们同时呼吁,希望政策有一个平稳过渡期。
纺织商会方面在发改委向其征询意见时曾表示,如果一定要调整纺织业的出口退税,应当给予企业至少3个月的缓冲时间,如果缓冲期过短,国家和企业的利益都会受到较大损失。
上海五矿负责人也有类似呼吁。他告诉记者,贸易和生产都有一个周期,如国际贸易一般采取信用证到后3个月交货,也就是说8月交货的合同4月底就签了,所以如果进行政策调整,最好提前3个月公布,给企业一个适应的过程。现在的市场非常透明,利润空间很小,出口退税占了企业利润的很大一块,因此国家政策是否稳定关乎企业的生存大计。
三枪进出口公司谭明对记者表示,从长期来看,出口退税下调是必然趋势,这是我国对外开放,调整出口结构的重要步骤,企业要想从根本上避开退税调整的风险,就要脱离低成本竞争,提高产品附加值,在技术上占据领先地位,并推广自主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