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人士认为,有效控制持续高位的通胀预期和调控楼市可能是央行此次加息主要出发点,也将为央行进一步使用数量型工具打开空间。而一个季度内两次加息所带来的政策累积效果,也会对居民今后资产配置模式产生一定影响。
管理通胀预期
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委员李稻葵表示,货币政策转向稳健,最重要的方面是管理通胀预期,管理通胀预期最有用的工具是调节供给。申银万国首席宏观分析师李慧勇认为,促使央行加息的原因主要有两方面:
一是通胀压力仍较大,加息有助于稳定居民通胀预期。二是12月贷款可能再次超预期,今年突破7.5万亿的新增信贷目标已毫无悬念,通过加息有望遏制部分贷款需求。
李慧勇表示,从本次加息的结构上看,2年、3年和5年期的存款利率上调幅度分别为0.3%、0.3%和0.35%,上调幅度高于基准利率上调幅度,有助于稳定中长期资金;3个月及半年期存款利率分别上调0.34%和0.3%,也高于基准利率上调幅度,有助于提高资金成本,打击短期资金投机行为。
分析人士认为,11月以来各地楼市成交量和房价快速反弹、“地王”频出,也是加息的重要原因。
此外,银河证券首席经济学家左小蕾(微博)表示,今年末与明年初提高利率的效果不同。央行选择年底提高利率,意味着明年所有信贷资产价格都会按照这一利率水平进行定价。同时,也加大了明年年初利率继续调整的预期。
可能不会导致热钱大规模流入
今年下半年,外汇占款快速增长,增大了央行流动性管理的压力。10月新增外汇占款高达5190.47亿元,创30个月来新高。11月外汇占款回落至3196亿元,仍处全年高位。美国量化宽松政策导致全球流动性泛滥,热钱加速流入新兴经济体。而我国央行加息意味着中美利差进一步扩大。
对此,业内专家表示,此次加息不会导致热钱大规模流入。
李稻葵表示,在美元、日元等国际主要货币利率接近零利率、人民币升值预期较强的情况下,加息很可能吸引一些“热钱”流入。这次加息时点选择非常好。欧美国家正逢圣诞假期,股市休市、居民放假,资金调动不便,不利于“热钱”流入。同时,央行在市场预期弱时加息,也是与“热钱”博弈,意在让“热钱”这种投机性强的短期资本难以预测,防止其大规模流入。
交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连平认为,由于美联储在今后一段时期将维持低利率水平,加息之后,中美利差将继续扩大,会对热钱产生一定引导效应,但真正影响热钱流入的因素是汇率水平和资产价格水平,利差因素的影响相对较弱。